第六届教学大赛商英组一等奖张菁秋授课

22.3分钟 2132次
授课点评:

该选手精神饱满,教态端正,语音较纯正,语调自然,语速适中,授课有时代气息,尝试了教材多媒体化和教学任务合作化等教学方法,在授课过程中能有效启发和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思维比较敏捷,能就学生的表现进行恰当评价,补充的视频内容选择恰当。

选手用大家耳熟能详的Taobao,WeChat,Baidu,Alibaba和Tencent来引出课文,虽略显拖沓,但使学生对课文标题“Turn a Social Problem into Wealth”有了大致的了解。授课围绕三个问题展开(What is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What role do corporations play according to Peter Drucker? How is CSR applied?)在回答这三个问题的过程中,该选手娓娓道来,并能引导学生思考一些比较关键的问题,使学生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含义、彼得·德鲁克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观点和传统慈善之间的差异等问题加深了了解。

一般说来,综合商务英语课的教学目的应该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理解疑难句,掌握相关知识,理解作者的观点和写作意图,学习课文的篇章结构,培养就课文相关主题进行交流的能力。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相辅相成的过程。商务英语教师应该合理分配教学时间,兼顾以上各方面的要求,教学活动既不能局限于具体的语言点,也不能忽略语言教学环节。虽然我们很难仅凭20分钟的授课活动对这篇课文的整体教学做出判断,但就20分钟的授课而言,用较高的标准来衡量,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一、词汇教学环节比较薄弱。随着信息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前自主完成单词学习,把课堂教学的有限时间主要用于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二号选手仅仅简要讲解了tokenistic一词的构成和含义。此时教师并不知道学生是否掌握了以下单词的含义,如discrediting, sham, hype, 特别是一些短语,如with axes to grind, tame the dragon, standing something on its head,go out of the window等。如果能用一页PPT把一些生词和词组列出,通过提问来检验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这些生词和短语,效果可能会更好些。

二、这堂课也没有涉及疑难句子的讲解。有些句子比较容易引起误解,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检验一下学生是否理解了,如“... much of the hype about corporate citizenship comes from organizations with axes to grind ...”,“This would mean standing current strategy on its head.”

点评专家:叶兴国教授



该授课教师展现了较好的教师素质,口语熟练,表达自如,语音语调基本正确,知识面较宽,具备相应的人文素养,课堂掌控能力较强。整个教学过程展现了较好的亲和力,没有表演的痕迹。

该授课教师的教学主要分三部分:Warming-up, Text Comprehension和Assignment。第一部分用时3分钟,第二部分是教学重点,用时15分钟,第三部分用2分钟。教学时间的分配基本合理,三个环节之间的衔接也比较自然。

在Warming-up环节,授课教师选择了学生较为熟悉的话题内容进行提问,以之作为Lead-in进行导入,能够较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产生共鸣。比如,教师通过展示一些互联网应用软件及企业的名称,说明现在和二三十年前人们沟通方式的不同,并以此引出课文“How to Turn a Social Problem into Wealth through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第二部分是对课文的讲解。授课教师主要采用的是启发式教学方式,以三个问题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思考,在第一个问题What is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中,用一段简短的听力材料引出了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在阅读中穿插听力,可以全方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对第二个问题What role do corporations play according to Peter Drucker?,授课教师再一次用大家熟悉的内容引出Peter Drucker其人,并采用了对比的方法,让学生找出对比Traditional Philanthropy和Peter Drucker思想的内容。在此过程中,任课教师组织了一个小组讨论活动,效果较好。第三个问题How is CSR applied? 用马云的演讲作为教学材料,演讲内容和课文内容相结合,使课堂更加生动,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布置作业环节,任课教师交代清楚,任务操作性强,且有一定的实用性和交际性,是对课文内容的强化和补充。

在回答评委提问环节,授课教师表现冷静,前两个问题回答自如,但当评委提出文章最后一段中出现的Sir Adrian Cadbury时,该教师显然没有准备,也明确表示不了解。但似乎想要有所弥补,谈及自己非常了解Peter Drucker,并对其了解的内容进行了较长的论述,有画蛇添足之嫌。

但是瑕不掩瑜,建议该教师从以下方面改进:

1.?在教学时间的分配上,尽管大体合理,但20分钟的授课时间,导入便用时3分钟,可以再精炼一些,控制在2分钟内为宜;

2.?口头表达应避免出现基本的语法错误和what ... means等不规范表达;

3.?课堂设计时,没有设计语言知识的教学。因此,在讲课的过程中出现了对于新知识的处理欠妥、仓促应对的情况。例如alm一词,在和学生几轮对话之后才突然问学生知不知道这个词的意思,当学生表示不知道时,教师才给出了解释;

4.?在互动环节回答问题时有一欠妥之处,当一个学生说赞同传统的慈善方法,即“the rich giving alms to the poor”时,因为“I am not rich”,教师立即回应“because you are not rich, so the rich man should give money to you. So you will make no efforts. And you just staying at home waiting for money?”,在课堂教学的背景下,如此评价和推断过于主观,而且容易引起误解。建议授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尽量避免主观甚至武断的评论。

点评专家:雍和明教授
  • 主讲人:张菁秋
  • 时长:22.3分钟
  • 来源:外教社 2017-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