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亚文

选手简介

郭亚文,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出版译著50万字,发表论文多篇,甘肃省省级精品课程《英国文学史》主讲教师;多次获得校级优秀教学奖,曾获西北师范大学“学生心目中最喜爱的老师”奖,2013年8月获得“外研社教学之星”特等奖。

参赛感言

2013年11月10日,我代表甘肃省赴上海参加了第四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全国总决赛,经过三天的激烈角逐,以决赛全国第二、总决赛全国第三的成绩获得了此次大赛的二等奖。对于这个成绩我很满意,心中也满怀感恩。首先要感谢我院院长、省级教学名师曹进教授的全力支持和悉心指导,在总决赛前一晚,他还和带队老师陪着我在上海街头,忍着湿冷的天气,语重心长地鼓励我,帮我放松心情、开拓思路。来上海之前,我院王琦教授和俞婷教授百忙之中抽出时间针对我的讲课内容提出独到见解,让我受益良多。带队老师宁振业副教授和王冰清副教授,在很多方面给我提供了无微不至的帮助和支持,甚至包括比赛服装、讲课仪态、语速语调等等。他们的支持、鼓励和陪伴是我能够从容自信、正常发挥的重要因素。

这项比赛从5月份各省复赛开始,直到11月份全国总决赛结束,历时超过半年。虽然我在甘肃省拿了冠军,但是在参加全国总决赛之前还是倍感压力,因为其他选手也是每个省的冠军,是从全国1,500多所大学里脱颖而出的优秀教师,实力绝对不容小觑。但我告诉自己,保持一颗平常心,尽力发挥自己的水平就好。在决赛环节,我抽中了2号签,当时觉得很不理想,后来一想,我早早参加完比赛不就可以放松下来好好观摩其他老师的授课过程并向他们好好学习吗?于是我满怀信心地走上讲台,和学生展开了良好的互动,成功地完成了我的授课比赛环节。而在总决赛环节,我又抽到了1号签,虽然出场次序觉得不太理想,但是我已经抛开了一切杂念,并没有感到紧张,发挥出了自己的正常水平。后来我的带队老师打趣说,我抽的签不是第一就是第二,可以去买彩票了。事实证明,次序的确不那么重要,只要努力认真比赛就好。当然,我收获最大的就是信心,还有从好多优秀的老师那里偷师到的好的教学方法。

在大学里从事英语教学工作十余载,我始终对教学充满了热情,同时也特别渴望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此次大赛无疑给我提供了一个向全国优秀同行学习的机会。教学比赛,除了要考量老师本身的专业素养、教学技能外,还会考验参赛者的心理素质,因此如何在不同的教学对象面前做到从容淡定、挥洒自如,的确需要多年教学经验的积累。而对于教学本身来讲,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热爱教学,因为热爱才会投入,因为投入才会有收获。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喜欢和学生互动。我认为在语言教学中应该摒弃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理念,转换教师的角色,从传统的老师包办一切转为由学生占主导地位、老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鼓励者的教学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在互动交际的环境中学好可以使用的语言,而不是只能用应试的语言。另外,老师要合理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手段,以输入为基础,输出为驱动,避免过度依赖教学课件、照本宣科,做到课堂输入和输出的平衡。

最后衷心感谢外教社给我们提供了如此好的平台,让我们不但能展示自己的教学才能和风采,还可以互相学习彼此的优点,希望这样的活动越办越好。

专家点评

授课视频及点评

授课点评郭亚文老师讲授的课文是Calvin Trillin写的讽刺小品Success。这篇颇具寓言色彩的讽刺小品,其语言并不艰涩,但在规定的20分钟之内呈现一个教学目标明确、内容丰满的教学过程却非易事。郭亚文老师的授课包括五个环节:Lead-in; Text Analysis; Writing Techniques; Extended Activities; Assignment。授课很成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 郭亚文老师按照“综合课”教学的宗旨,设计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程序,把Text Analysis和Writing Techniques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能引领学生准确地把握文本的思路脉络和主题思想,领悟文本的起承转合技巧,故能在教学中凸显“综合课”课堂教学的真谛,即文本分析。值得推崇。2. 郭亚文老师在实施启发式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这在他与学生互动问答过程中表现得十分明显。比如,当学生掌握课文主题思想之后,让学生讨论如下两个问题:1)Who should be blamed for the man's fall? Why? 2)What is your interpretation of success? 并要求学生课后就这两个问题开展写作活动。类似的教学活动都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取得“学有所思”、“思有所得”、“得有所用”的教学效果。应该说,这是本堂课的一大亮点。3. 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得当。在Lead-in部分和Text Analysis部分,郭亚文老师都巧妙地选用了针对课文主题的视频资料。这些视频资料内容贴切,针对性强,分量适中,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我看来,本堂课的不足之处有两点:一是忽视了课文的“语言点”教学。本篇课文中有许多值得中国学生认真学习和掌握的表达方式,诸如seek one's fortune, succeed beyond one's dream, in an era that celebrates rich people, buy one's way onto? end up (doing sth.), be disappointed in sb., arrest sb. for sth.等表达方式,都应该提醒学生予以重视。另一个问题是:忽视了对文本的修辞手段的讲解与分析。irony (反语法) 和exaggeration(夸张)是这篇讽刺小品的重要修辞手段,文中那位年轻人的妻子曾在故事发展过程中四次重复“You're a nobody.”这句话,而全文又以她说的“you're getting to be pretty well known.”结尾。类似的语言细节都应在“综合课”课堂上予以解析,以便引导学生把阅读理解能力提升为鉴赏能力。总之,郭亚文老师备课充分,英语授课顺畅流利,表达准确,教态自然,具有亲和力,毫无“表演”和“矫揉造作”之嫌,表现出很好的课堂驾驭能力。其授课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点评专家:秦秀白教授该选手在本次以“成功故事”为主题的综合英语课程授课中,在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及教学效果中都表现比较出色。首先教学内容较充实完整:该选手比较恰当地运用了语言教学理论,能紧紧围绕“篇章结构”和“记叙文写作特点”两个教学重点来展开教学活动,教学目标清晰、明确、合理;由最开始对“成功”的定义到结合文章中的“成功故事”再到最后乔丹对成功的定义和教师本人对“成功”的界定。作为语言课,该选手讲解了记叙文写作特点,紧扣文章这些特点对学生进行训练,讲练结合,教学任务安排较妥当。其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该选手能够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学习,从头脑风暴对“成功”的定义,到略读文章找出主旨大意,再围绕记叙文五个要素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整个教学过程各个步骤衔接比较自然、合理、流畅。教师主导的学生互动活动很好,能根据课堂上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来支持其教学环节,图片、视频、幻灯片等辅助手段使用较得体,有效地支撑整个教学环节。课堂上学生参与度较高,表现出较浓厚的学习兴趣,课堂节奏张弛有度,把控得不错。该选手在本堂课中表现出较高的综合素养,授课仪态自然大方,其极具亲和力的微笑使课堂气氛紧张又活泼,提问学生时也给足学生时间回答,并没有因为时间紧而抢占学生思考的时间。该选手专业功底较好,语言表达流利,语音语调自然准确,指令明确;对课堂有较好的掌控力和应变能力,回答评委提问时简洁明了、思维敏捷。当然,就该课堂来看,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20分钟的教学时间内该选手前后用两个视频来强调“成功”的定义,稍显重复了些。最后一个乔丹的视频声像效果不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的流畅性。其次,该选手在讲解记叙文特点时不够精练,并没能够很好地体现出记叙文五大要素的特点。第三,作为语言课,该选手在本次课堂教学中没有对文章中的语言点展开适当的讲解和训练,没能体现出语言课的特点。另外该选手使用的幻灯片中有几张文字太多,比如课文问题的答案,不必把文章中的句子全盘搬上去,可以适当提炼一些关键词。最后的总结和作业有些仓促,课后阅读及写作任务不够清晰明确。点评专家:刘建达教授

说课视频及点评

说课点评郭亚文老师说课时使用的课文是Wystan Hugh Auden撰写的散文Work, Labor, and Play。他的说课包括4大部分:1) Analysis of the Teaching Material; 2) Teaching Objectives; 3) Teaching Method; 4) Teaching Procedures。他思维敏捷、思路清晰,口语表达流利准确,教态自然,展现出很好的教学能力和英语语言功底。郭亚文老师的成功说课再次说明:要想成为一名好的英语教师,首先要修炼好自己的英语语言功底。在说课过程中,郭亚文老师没有空谈教学理论和方法,而是根据自己的教学对象设计了比较详细的课堂教学步骤,这些步骤和他在授课时展现的教学步骤是一致的,包括Lead-in, Text Analysis, Writing Techniques, Extended Activities, Assignment五个环节,教学重点是Text Analysis和Writing Techniques,显然,郭亚文老师十分重视文本分析和写作技巧的讲授。看来他平时的教学或许也是遵循这一模式进行的。不过,我倒觉得这类固化模式并不一定要逢课必用。教学步骤应该根据课文内容、题材和体裁的不同而灵活设计,也应根据听课对象的不同而随机应变。所以我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说课过程中,郭亚文老师针对不同的教学环节陈述了一些十分具体的授课手段和方法,这说明他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美中不足的是:在Analysis of the Teaching Material部分,郭亚文老师忽视了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没有说明学生在学习这篇文章时可能遇到的困难以及引导化解难点的方法。这说明说课人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尚欠火候。其实,说课能否成功,主要看说课人对文本是否有全面深刻的理解。就Auden的这篇文章而言,其中有一些长句是很难理解的,尤其是在第五段出现的一些句子,例如:“It is already possible to imagine a society in which the majority of the population, that is to say, its laborer, will have almost as much leisure as in earlier times was enjoyed by the aristocracy.”“The masses are more likely to replace an unchanging ritual by fashion which it will be in the economic interest of certain people to change as often as possible.”“Workers seldom commit acts of violence, because they can put their aggression into their work, be it physical like the work of a smith, or mental like the work of a scientist or an artist.”“The role of aggression in mental work is aptly expressed by the phrase 'getting one's teeth into a problem'.”教师如果不能发现类似的难点,则很难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另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是:说课时是否需要陈述课堂教学的时间安排?讲授一篇课文,究竟需要多少课时?如何分配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我认为,诸如此类的时间安排也应该在说课中提及。点评专家:秦秀白教授郭亚文老师说课的文章是一篇用比较的修辞手法写成的约700词的论说文。文章探讨了work, labor和play之间的关系和区别。他的教学对象是非英语专业大学二年级学生。郭老师一开始先叙述了他对文章内容、结构以及写作技巧的理解,然后通过PPT展示了他的教学目的和方法。他的教学目的有三点:1. 理解课文内容和中心思想;2. 学习比较型论说文的写作技巧;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考能力。他的教学方法以KWL为引子(What do you KNOW? What do you WANT to know?)和收尾(What have you LEARNED?);以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instruction)为原则, 通过交流和交际学习(interactive learning)为主要手段, 以合作学习(scaffolding)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铺垫。郭老师特别强调他的教学重心是意义 (meaning)而不是语言点(form):“I will focus on meaning rather than on form.”郭老师设计的教学步骤也体现了他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原则。他的lead-in采用了和课文主题有关的图片和录像,用同学议论(group brainstorming)和问卷调查(survey)为引出主题作热身活动。第二个教学步骤是课文分析(text analysis)。主要教学活动包括课文结构分析,教授5种常用的写作技巧(definition, examples, facts, opinions, and questions)和两类不同的比较写作手法(point-to-point和subject-to-subject),以及30 -- 40分钟的语言教学,学习课文中的难词和难句。第三步是扩展活动(extended activities)。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各自发表对 work、labor和play的见解和看法。最后是作业,要求学生以如何平衡工作和娱乐为主题写一篇短文。郭老师还为下一堂课设计了一个集体写作活动:把学生分小组,每人依次轮流写一句上下意思和逻辑连贯的句子,合作写出一篇短文,然后在班级里朗读分享。郭老师的说课组织严密,思路清晰,对课文的内容和写作结构有比较透彻的理解。该选手也有很强的英语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他的教学原则体现了国内外比较新的教学理念,如 task-based instruction, focus on meaning, learner-centered learning, 等。教学方法也不落俗套,包括KWL、快速阅读(skimming and scanning)、分组讨论、视听手段(照片和录像)等。他还设计了多种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在语言教学方面,他把教学重点放在对文章结构的理解和比较型论说文的写作特点和技巧上。总的来说,这是一堂颇有新意、不落俗套的课堂设计。不过,这堂课的设计仍有不少可以商榷和改进的地方。以下是可以改进的几个主要方面。第一,郭老师自始至终没有说明这堂课需要几个课时。是一堂长课(多长?)还是分2到3个课时?郭老师没有交代。这样就产生了另一个问题:四个教学步骤中每个教学步骤又需要多少时间?时间分配是否合理往往会决定一堂课的有效程度。有经验的老师在设计一堂课时一定会先考虑课时,然后决定教学步骤,但郭老师恰恰把这一点给忽略了。第二,郭老师在说课和回答问题时多次强调他的教学重心是意义,不是语言。但是正如笔者在提问时指出,如果学生对某些词汇和句型理解有困难的活,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打折扣。对此,郭老师的回答是:“My instruction will mainly focus on the meaning, not just the form of language. I think our main purpose of teaching language is help students to communicate?I want them to communicate, to use language.”郭老师注重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没错,可是他忽略了一点。外语教学的发展已经从20世纪60年代以语言学习为重心的教学模式(focus on formS),经过70、80年代以意义为重心的教学模式(focus on meaning), 发展到目前广为采用的以意义和语言相结合(focus on form)的教学模式了。重语言交际而轻语言知识和能力的教学模式已经从理论和实践上都被证明是有缺陷的。郭老师说课的那篇课文中有不少非常实用的词汇、习惯用法和颇为复杂的长句、复合句,但却都被轻轻一笔带过,是颇令人失望的。郭老师说课的第三个不足,也是这次大赛中不少青年教师的通病,即喜欢采用一些华而不实的教学技巧。他安排的最后一项教学活动“集体写作”(relay essay)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前一堂课他布置的回家作业是个人写短文,但下一堂课却不让学生分享他们写的故事,而让他们做“集体作文”,把学生分成小组,每人写一句句子以拼凑成一篇短文,与之前的教学目的毫无关联,使原先还相当成功的说课,留下这一令人遗憾的败笔。点评专家:唐力行教授

授课PPT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