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届教学大赛翻译专业组一等奖王晓露授课

18.9分钟 265次

授课点评1

王晓露老师教学设计合理,教学整体安排得当,教学目标设置、教学内容设计以及具体实施措施等都体现了其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口译中的听辨是口译入门阶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体来看,王老师根据教学对象层次,将教学目标分解为口译专业知识的获取、口译技能的锻炼、口译职业相关知识的了解等三个部分,有效利用课前、课中、课后教学环节,设计合理得当的教学内容,耐心引导学生在讨论、练习中构建、掌握知识,并在课堂练习中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

 

课堂教学演示中,王老师先以问题导入,并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解释和追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共建相关知识(4’00’’~ 6’32’’)。用课堂练习帮助学生将刚建立的知识与实践相联系,即找出并区分所听内容中的主、次信息,加深学生对刚刚构建知识的理解,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得出辨别主、次信息的方法(6’35’’~10’56’’)。在将口译研究中的相关内容引入教学时,并不是将理论知识强加于学生,而是采用知识共建后辅以练习中的应用、再联系相关研究进行验证的方法,这样有利于学生消化理解,学生也不会觉得枯燥。接着,在此基础上,学生再次进行练习,与第一项练习相比,第二项练习难度上升,所听内容时间更长,学生练习任务也变为难度更高的用目标语复述源语内容。学生不仅在这次练习中实践强化已学知识,也在老师的引导下发现了新的知识点,共建了新的知识,即理清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17’30’’)。最后总结本节内容,并通过引入口译职业相关知识,即译员职业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中的一条规定,引导学生自然过渡到下节内容的学习。

 

王老师能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重点制定教学计划,课前、课中、课后教学任务设计安排合理。课堂教学中,她教态自然,教学过程流畅,各步骤自然衔接,师生互动良好,能及时就学生表现进行反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采用视频、板书、PPT等多种手段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王晓露老师积极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重视学生在积极讨论和互动中学习、锻炼新知识、新技能。因为时间限制,课堂教学中只体现了师生互动,而除了在课前小组讨论和课后小组练习中,王老师在介绍教学理念时所提到的生生互动并未能在课堂教学中有所体现,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考虑设计一些鼓励生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活动。

 

点评专家:张爱玲

 

授课点评2:


总体表现

 

一、本堂课讲授的是口译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技能,即有效听力(或口译听辨)中的要点把握(或区分主次信息),主题选择合适。

 

二、本堂课教学目标明确,授课内容紧扣教学目标,即如何识别主次信息、如何口译主次信息两个主要教学目标。

 

三、具体实施措施方面,王老师在教学设计讲解中给出了非常详细的课前、课中(90分钟)、课后三个环节的设计,设计有课前预习、小组任务、口译实战练习、讨论、角色扮演、师生互评等教学活动。

 

四、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主次信息,王老师首先通过练习和提问,逐步引导学生自己去操作,然后再引出口译研究者关于主次信息的描述,而不是从一开始就把主次信息分类列出,试图让学生熟记后再运用。

 

五、王老师教态自然,表达比较流利,教学安排思路清晰,采用了合适的教学方法,整体授课比较自信。

 

具体表现

 

一、授课过程体现出明显的理论意识,在讲解主次信息分类时给出理论依据和已有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供自己的分类图,体现出授课教师一定的理论水平(1100’’~1258’’)。正如王老师所展示的,目前在口译教学中,关于主次信息的具体分类和描述零散出现于研究者的论述中,缺少一个系统的框架,难以为学生提供具体的操作指导。可喜的是,王老师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各家之言,提炼出一个较为系统的分类,值得肯定。如果时间允许,可以提问学生,检测他们课前预习是否查找了关于口译中主次信息的描述。

 

二、整堂课的安排以实践操作为主,理论讲解为辅,这是口译课堂的合理做法之一。王老师非常巧妙地通过一个练习(实操)引出主次信息的分类(理论)(704’’~1258’’),再通过练习巩固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口译问题的能力(1423’’~1737’’)。但是,在学生回答时,老师如果能更多通过启发式提问激活学生对所听内容的回忆,引导学生自己说出更多内容,课堂效果会更好。

 

三、王老师对口译练习原文作详细分析,巧妙地将原文与分析图示对照显示,列出关键词,有针对性地示范讲解,一目了然,在学生口译的基础上步步引导,带领学生分析源语语篇,知其所以然(951’’~1100’’/1700’’~1740’’)。

 

教学建议

 

一、最开始的教学设计部分讲解的对象不应该是学生,包括教学理念、教学安排(程序)等一般不会在实际授课中对学生讲解。建议教学设计的3分钟讲解安排在无学生的场景中拍摄,实际授课在有学生的场景中拍摄,这样过渡更加自然。

 

二、关于主次信息分类的板书已经在授课PPT课件上展示了(1218’’左右),没有必要重复书写。王老师可能是想利用板书的形式再次强调这一重要内容,但板书的作用一般是补充课件上没有展示的内容。建议在教学设计时可以考虑在哪个教学环节或知识点的讲解时书写板书,以及板书哪些内容等。

 

三、最后对本堂课授课内容进行总结(summary)的时候,可以请学生回答,一可以检测学生是否学会了本次课的教学内容,有助于教师了解是否达到了在一开始设定的教学目标;二可以增加学生互动,通过提问再次激活学生的已学知识,促进深入思考,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式学习。

 

点评专家:肖维青

  • 主讲人:王晓露
  • 时长:18.9分钟
  • 来源:外教社 2023-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