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教学大赛综合组优胜奖张玫授课

18.6分钟 1865次
授课点评:

这节课充满了激情。任课老师是个非常热情、善良、认真的人。她的备课非常认真,不但准备了大量的图像资料、与课文主题相关的材料,还自己动手翻译、配音,把教材的主题拓展和延伸到了现实生活,甚至把自己的亲身经历,例如自己学习外语的经历,对老师和父母的感情表达,学生对自己的感谢信等,融入了课堂教学内容中,容易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也使课堂教学具有现实感,对培养学生相关的语言能力和情感意识都很有帮助。

从课堂活动的结构来看也比较完整。听说读写多项技能都有涉及。根据授课者的介绍,这是一节正式阅读前的“预热”(warming up)。为了突出“感恩”这一主题,教师能够结合汉语的两个相关的成语、美国的“感恩节”、学生对老师的感谢信,并通过对感谢信结构的分析,帮助学生掌握写感谢信的基本技能。课堂内容设计应该说是“独具匠心”。

不过,从教师对教材的介绍来看,授课对象是大学二年级学生。对二年级大学生来说,本节课的内容可能显得稍微简单了一些,尤其是如何写感谢信这样的内容安排可能不一定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当然,也许因为这是一堂虚拟的课堂,教师可能只是想通过这样的内容安排和课堂活动展示自己对课堂教学的理念。不过,作为一堂导入课,其主要目的是引起学生对即将要接触到的语言材料和学习任务的兴趣,教师在选材上可以选择更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的材料,同时适当引导学生对相关的话题,特别是课文内容中即将出现的内容进行讨论。同时,教师在与学生交流时,可以适当放慢语速,动作和表达也可以更亲切、自然一些,这样与学生交流的效果可能会更好些。

点评专家:束定芳教授




该选手参赛选用的课文是 "Writing Three Thank-you Letters"。选手首先通过PPT展示当天课程的5个内容:包括引入、实用写作、我的思考、小结、课外作业。显然,这样的教案式框架对大学课堂而言似乎太过详细。

课程的引入由猜测游戏和文化背景介绍两部分组成。选手依靠文字"The crow feeds parents, the lamb kneels to milk." 和两幅相关图片,想让学生说出“乌鸦反哺,羔羊跪乳”及其内涵,但是学生明显出现困难,没有给出"thanks-giving"一词,选手也没有成功地揭示语句的真正意思。选手自己点出"thanks-giving",并由此进入文化背景介绍。通过观看相关内容录像,选手要求学生做关于感恩节由来的填空练习,水到渠成。然后选手引出课文作者的三封感谢信,选手指出其中第二封是给小学校长"The Rev. Nelson",但是没有指出"Rev."和校长之间有什么联系。"Rev." 可能是生词,选手没有讲解其意思,发音不清楚。整个引入部分选手用时7分半钟。

当天课程的核心之一是实用写作,即信件写作,内容包含语言表达、形式、内容结构三个部分。该部分的讲解整体比较清晰,但是并不实用,因为选手并没有指出英语信件写作的特殊之处。用"salutation"表示抬头不如用"receiver"清楚,"complimentary close"不是“客套语”而是“客套式结尾。选手请学生找出样本信中的语法错误却没有给予充足的时间,基本上是选手自己在修改。

当天课程的另一个核心----我的思考,具有创意。选手通过写感谢信进入我们最可能感谢的人的话题讨论,通过卡通图片、音乐、朗诵渲染气氛,并以对“孝”字的“老+子”的说文解字显示中国文化的内涵,最终达到对"gratitude"的多种理解和解释,效果很好。

该课堂显示出的不足是选手的语言问题,该选手似乎对第三人称单数现在时态的动词使用偶尔还会出错,例如,"want","highlight","express","remind"等词都没有该有的语法标记。

点评专家:蔡龙权教授
  • 主讲人:张玫
  • 时长:18.6分钟
  • 来源:外教社 2019-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