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教学大赛翻译专业组一等奖冯超说课

12.8分钟 3116次
说课点评:

冯超老师根据自己的口译实践经验,将比赛主办方提供的由三段陈述文本组成的授课内容设计成一场“模拟会议”口译实践课,并把这场微型“模拟会议”的角色设计为:1位主持人、3位发言人(分别来自“光明食品”、“路虎汽车”和“罗兰贝格咨询公司”)、1-2位译员、以及若干名观众。这样的设计能够较好地完成所给授课内容的教学任务,符合翻译专业本科高年级阶段口译教学的目标和理念。

说课具体表现
在说课伊始,教师把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测试(to test)学生的综合口译技巧和能力,让学生学会如何应对口译工作在现实世界中可能遇到的临时(improvised)翻译任务的挑战。”所谓“测试(to test)……的口译能力”,就是在课堂上让学生做无稿交替传译,检验学生的口译表现,培养学生临场口译的能力。但是教师在后面的说课中描述的内容似乎与开始制定的教学目标不尽一致。说课中花了较多时间描述“主持人(Modulator)”的“鲜花辞(ceremonial remarks)”,描述3位发言人的公司背景,虽能拓展学生的相关专业知识,但似乎与检测学生的“综合口译技巧和能力”的关联度不高。实际上,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好“主持人”的讲稿,并准备好主持人以及3位发言人的音频材料,在课堂上让学生听音频做“即席(improvised)”口译,使学生有真实会议口译的感觉。即使是观众提问的内容也可以成为学生的口译任务。

教师后面的说课中的部分内容可以作为学生译前准备的材料,但教师并没有明确描述学生应如何为这次“模拟会议口译”做译前准备。

说课建议
既然教师把授课内容设计为“模拟会议”口译实践,如何实施学生的口译实践活动就应该是本次说课的主要目标。教学设计应该充分体现口译实践的学习规律,在教学安排上体现出即席口译的实践特点,突出笔记技巧和口译表现的关系,让学生巩固在授课环节中学到的在译语中再现源语“主旨信息”和“主要观点”逻辑关系的翻译技能。

建议教师在课堂设计时注重“全员参与”的口译教学原则,让尽量多的学生参加“模拟会议”口译实践,而不仅只有“1-2位译员”。可以为主持人和3位发言人配备多名学生译员,观众提问也可以配备多名译员。同一段源语材料可让多名学生练习口译,这样就能使学生的参与量大大增加,使每位学生都能在“模拟会议”中感受到“即席口译”的紧迫感和挑战感。

如果参赛教师注意到“全员参与”这一口译教学原则,也可更切题、中肯、有说服力地回答提问评委的问题(请参阅说课视频的“回答评委提问”部分)。


点评专家:平洪教授

  • 主讲人:冯超
  • 时长:12.8分钟
  • 来源:外教社 2018-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