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教学大赛视听说组二等奖赵萌菲授课

24.7分钟 2401次
授课点评:

赵萌菲老师的授课主题是“What Killed the Dinosaurs?”。对赵老师的总体印象是,备课较充分,发音清晰洪亮,语速适中,表情亲切自然,具有吸引力;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力较强,ppt较清晰地展示了教师的授课内容和过程。

总体来讲,这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合理、完整。教师一开始通过让学生看图片介绍相关背景知识,并逐渐引出关键词asteroid及相关词汇,较自然地导入到了本单元的主题,这一点值得肯定。教师介绍了本堂课的两个教学目标,即听力技能训练(包括理解主题思想和细节)和通过英语这一工具提高批判性思维技能,以及实现这两个目标的四个教学步骤:听前活动(预测)、听力理解、口语和课后作业。

赵老师的教学设计还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一方面注重听力活动的多样性,通过不同的听力活动训练不同的听力技能,如通过关键词提炼主题思想、通过填空听写练习抓住细节的技能;另一方面重视小组活动的设计,通过讨论让学生思考一些相关问题,这一点值得提倡。但遗憾的是赵老师对自己作为教师在学生进行小组互动时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不是很清楚。比如,学生的小组互动刚刚开始教师就会走向某一小组向他们提问,这实际上剥夺了学生本来可以在小组互动中充分交流的机会,又变成了小范围内的“老师问—学生答”。另外,师生问答环节教师的表现有待加强,如教师要求学生听一遍听力材料,然后用“一句话”概括主题,但针对学生“好几句话”的回答,教师并没有给予任何反馈,而且教师自己后来给出好几个关键词,也并没有用一句话来概括主题。这样的“问—答”不一致现象体现出教师设计课堂问答环节的不严谨性,以及设问方式的随意性。

“通过英语提高批判性思维技能”是该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之一,但在具体教学准备和实施过程中,并未深入其中以明确展示如何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其实当教师问学生“人类在哪些方面与恐龙不一样”时,可以鼓励学生充分讨论,但教师却没给学生这样的机会,而是自问自答,这可能是时间限制所致。

另外,教师没有引导学生对文中的重要语言现象作深层次的思考和分析,例如,“Over 65 million years ago, this asteroid crashed into the Earth...“,对于过去发生的事件,叙述者(narrator)在视频开头用的时态却是“A giant asteroid -- 15 kilometers wide -- is moving toward Earth very fast.”文中其他地方也有类似语言现象出现,这些都没引起教师的注意。

最后,教师在评委提问环节中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教师对后半个问题“此视频中是否还存在其他类似语言现象”并未作回答,而是讲述了她在听BBC时也会遇到同样的情况,有点答非所问。

希望赵老师今后加强理论素养,以便更好地指导自己的教学。

点评专家:徐锦芬教授




该教师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设计精心,教学步骤合理,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组织了学生的听和说学习活动。具体而言,其教学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首先,该教师采用了PWP(pre-while-post listening)的任务型教学方式。在一堂课的开端,就以学生普遍喜爱的美剧《生活大爆炸》的片头短片,加以针对性的课堂启发和提问,有效导入本堂课的话题,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在听力前阶段,设计了预测活动,通过让学生预测恐龙消亡的原因,激活话题相关的关键词汇,为学生理解材料内容提供支持和帮助。在听力中阶段,采用了填空、判断正误等活动,帮助学生理解视频材料的主旨和重要细节。在听力后阶段,让学生讨论和陈述恐龙消亡的其他原因。

其次,该教师采用了听说结合、输入与输出融合的语言技能训练方式,紧扣视频材料内容和话题,开展师生间问答和生生间小组讨论等课堂活动,促使学生理解与使用视频材料中的语言,达到帮助学生在使用中学习和掌握语言的目的。

第三,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视向学生提供适当的语言支架。考虑到视频材料内容中会出现学生尚未掌握的生词,因此该教师在听力前阶段特意进行了部分词汇的直接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所听内容,这种方法值得提倡。

最后,该教师的课件制作非常用心,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例如,PPT课件每页的上方展示了整堂课的主要结构,明确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便于学生了解进行中的听说学习活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位置。这种环状的设计相比传统的线型PPT设计是一大亮点。另外,在让学生做判断正误练习时,该教师把视频录像与英语文字内容并列排放在同一页PPT上,这样为学生的听力理解提供了视、听多感官输入的支持,利于提高听力理解的效果。

本次授课也存在有待完善之处。比如,教师的教学目标中只有语言技能目标,今后也可以考虑设计一些引导学生对视频材料的语言特点、篇章结构的理解的任务,而不仅仅关注内容。另外,该教师的教学目标中提到要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体现得不太明显。让学生想出其他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不是就体现了批判性思维能力呢?还是基于证据的理解、判断、反思和评价更能体现批判性思维能力呢?教师可以设计更具体的任务,组织学生在课堂内外探究理由或者证据来证实是否是地震或者小行星撞击导致了恐龙灭绝,而不仅仅只提出一些更多的他们没有论证的恐龙灭绝原因。当然,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与评价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需要学界同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总之,该教师精神饱满,教态自然,口语流利,英语语言基本功扎实(除了几处语法口误),有较好的课堂掌控和应变能力,有较高的人文素养。

点评专家:孙倚娜教授

  • 主讲人:赵萌菲
  • 时长:24.7分钟
  • 来源:外教社 2017-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