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教学大赛英专组一等奖刘瑛说课

15.0分钟 3196次


说课点评:

刘瑛老师的综合素质比较好,思维活跃,语言基本功好,仪态大方。她不是简单地套用市面上流行的说课理论套路,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和体会,对教学对象、课文使用、教学目标和程序等提出自己的看法,这难能可贵。她对教学对象的解读有自己独到的看法,她认为教师的一大任务就是克服学生对课文的抵触情绪,建立课文和学生生活的关联性。她提出的三大教学目标Appreciation, Language Skill Building和Critical Thinking是综合课所应有的基本要素。她对课程的设计和讲解的展开也有独到之处。
不过,就说课本身而言,有些还可以商榷。首先是对教学对象的把握似乎有些简单。学生对课文的抵触情绪可能是普遍问题,就课文“Learn English Online: How the Internet Is Changing Language”而言,我们要了解的是学生的相关知识、语言能力、学生对于课文所涉及的问题所可能产生的理解困难等。惟有这样,教师讲解才能因人施教,有针对性。

刘瑛老师的三大目标虽然可圈可点,但还是失于笼统,尽管她为了突出Appreciation, 专门加了Interpretation。就具体的教学目标而言,如果是Appreciation和Interpretation,究竟哪些是Appreciation的目标呢?这里又涉及至少两个要素:赏析的内容和赏析的技巧。这些在刘老师的说课里体现得不太充分。课文涉及多个内容,一是How to learn English online, 一是How the Internet is changing language,课文还涉及语言变化和身份认同的问题,当然还有English 作为一个lingua franca 的问题等等。对所有这些问题赏析都会牵涉到更为复杂的理念和语汇,不同的知识系统等。刘老师在具体说课时对问题的定位还是有点简单的。所谓10年内的语法变化等显然不是问题的要点。

语言的讨论,或者说课文话语层面的讨论不是简单地指出课文是否有一个明确的Claim(其实这篇课文的Claim未必明确),而是要指出课文不同部分对于作者的主张是如何起作用的。为什么要从美国英语切入?难道仅仅是表示变化耗时这一简单的概念?Internet的介入究竟如何改变了英语的使用状况?究竟有哪些核心的概念(如native speaker, enfranchise, variation, identity, pidgin, creole, lingua franca, zero sum game等等)在这个过程中起了作用或被颠覆?语言点的分析不是解释这些词语的意思,而是要分析这些词语如何参与话语活动的。结构的分析不是简单地把课文分成几个部分,而是就课文的核心主题或命题而言,分析每个段落是如何参与该主题或命题构建的。

Critical Thinking也是如此。它不是一个单列的活动,如刘老师所谈到的Chinglish 的问题。在赏析、语言分析等课文讲解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应该触发批判性思维的。

总之,三个教学目标很明确,但实施这些目标需要就课文本身提出一些具体的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

点评专家:曲卫国教授




在说课环节,教师主要介绍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中间穿插了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和学习习惯的判断、教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以及部分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总体来讲,教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是准确的,设计的教学活动也比较丰富。教学活动既有涉及课文内容的学习活动,也有语言学习活动。

明显的缺憾是,教师未能较好地组织和安排说课内容。给听众的感觉是,教师只陈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未介绍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等。说课伊始,教师通过PPT展示以下内容:

Objectives
??Interpretation and Appreciation of the text
??Language skill building
??Critical thinking

这主要是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大多数听众预测,接下来应该还有关于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演示。但遗憾的是,整个说课过程只呈现了教学目标这一张幻灯片。也就是说,教师只介绍了教学目标,没有介绍其他方面的内容。在现场提问环节,提问专家也指出了这一问题。

即使在介绍教学目标时,教师大部分时间在讨论为什么要将Interpretation和Appre-
ciation列为教学目标,而几乎没有涉及Language Skill Building和Critical Thinking这两个方面的教学目标。所以,整体来看,说课环节未能全面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与方法以及教师对课文的解读。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其实并没有完全忽略教学目标以外的其他内容,而是在讨论Interpretation和Appreciation教学目标时,穿插了这些内容。比如,教师谈到学生的学习习惯、教师的教学任务、教师课堂教学的重点、教师的设问(拟向学生提出的问题)、为什么要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结构、本篇课文的结构、课文的内容(如Webster词典的编写过程、互联网对语言变化的影响)。期间,教师还用了很长时间介绍课文内容以及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由于这些内容夹杂在教师对教学目的的介绍之中,不利于听众理解和把握。

点评专家:程晓堂教授

  • 主讲人:刘瑛
  • 时长:15.0分钟
  • 来源:外教社 2018-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