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erstitions: A Window on Chinese Culture

7.5分钟 6425次

从华夏大地上的种种迷信中审视迷信的历史价值和根本问题所在。

大多数年轻人对“ 迷信”这个词的反应常常是不屑一顾、嗤之以鼻,视其为“封建主义的遗毒、旧社会的文化糟粕”,而老一辈的人提起它时,言语中通常都带着一丝敬畏的口气:“有些东西还是要信的!”那么这神神秘秘的“迷信”,到底为何物?在崇尚科学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它?是将它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进行保护?还是把它归为毫无科学依据的胡言乱语极力摒弃?恐怕我们要在充分理解迷信本质的基础上,以辩证的眼光加以看待。


迷信迷信,何谓迷信?《汉语大词典》给出的释义有二:一、信仰神仙鬼怪;二、泛指盲目的信仰崇拜。两项释义的共同点在于:盲目相信。如果说这个世界上真的存在那些妖魔鬼怪,但只听其名,而永不见其身,那便是迷信。再者,人云亦云而没有自己的半点思考,甚至将虚无之事奉为圭臬,那也是迷信,又如最近大热的影视剧《人民的名义》里,贪官们崇拜的“官场神话”便是一种迷信。

但囿于字面和想象中的迷信并没有那么简单。事实上,无论是我们的生肖、还是对于“吉利”、“不吉利”、“讨口彩”的认知、乃至红白喜事中的种种讲究、房屋的朝向风水等等,都蕴含了大量的“迷信”成分。然而很多时候,崇尚科学的我们却有意无意地遵从了这些“迷信”的习惯。这之中的原因或许可以由以下两点来阐释:迷信的“去妖魔化”,变成了一种自然的、约定俗成的社会习惯;以及部分“迷信”思想成为了我们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它的存在无伤大雅,便自然而然地在不违背科学和伦理准则的情况下得以保留。

另一方面,迷信不只存在于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中,世界其他国家的文化中,多多少少也存在着迷信成分。 例如,许多西方国家认为恰逢13号的星期五是不祥之日、打碎镜子会带来7年的厄运、从梯子下走过是不吉利的行为等等。其实,这些看似难以理解的迷信都与当时的社会文化生活有所关联,就好比“从梯子下走不吉利”的说法便是源于几个世纪前在英国发生的事:那时,画家或杂务工在晚餐喝了过多的麦芽酒之后,经常会不小心将他们的油漆桶或工具从梯子上掉下去而砸伤过路人。因此,要想弄清科学进步思想渗透入现代社会之前的文化生活,研究迷信便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今天的微课以一个男孩一生重要的时间节点为载体,采用动画的形式生动形象地讲述了中国典型的迷信思想。下面,我们就来观看精彩的微课Superstitions: A Window on Chinese Culture,从华夏大地上的种种迷信中审视迷信的历史价值和根本问题所在。

  • 时长:7.5分钟
  • 来源:外教社 2016-10-10